中国网游鼻祖轶事:方舟子误入《侠客行》
2009/12/18 13:22:16
1995年9月,台湾推出一款文字网络游戏(MUD)《东方故事2》,根据地堡类国外网络游戏改编。当时的方舟子还在海外留学,没事的时候就上去玩。“觉得这个游戏有很多神神道道的东西,带了许多巫术,不是纯粹的武侠”。
几个月后,方舟子在里面也认识了许多人,于是干脆想做个纯粹的武侠游戏。这时,里面有几名玩家群起响应。最终五人团队成型,其余四人分别是翔少爷、时空、丁、草鱼。因为方舟子手上有几本金庸小说,于是由他来写策划书。《侠客行》这个名字则据说只花了一分钟时间就想到。
1995年11月,《侠客行》的策划书被这个小团队贴在了当时全球唯一一个中文站点ACT(alt Chinese text)上,这个类似《东方故事2》,但更多是参考金庸故事的新MUD游戏引起了留学生的兴趣。迄今为止,这份策划书依然可以在网上找到。
5个人分工开始写程序。系统是用开源系统搭建的,翔少爷与方舟子写全局,时空和方舟子编写了第一个城市扬州城和第一个门派武当派,翔少爷编写了丐帮,丁编写了华山村和第一个谜团,草鱼编写了星宿派。
两个月后,《侠客行》正式上线。这一年,方舟子28岁。
随后的时间里,《侠客行》在两条线上飞奔。一方面,《侠客行》在中文世界里取得了巨大的声誉,并在后来的时间里极大地影响并推动了网络游戏的发展。但另一方面,《侠客行》内部也很快陷入了纷争,并导致了最终的衰败。
游戏推出后,服务器一开始放在加拿大的大学中,有些教授与学生免费提供服务器支持。但很快人数激增,1996年时,《侠客行》在线上搞了次华山论剑,当时1000多人同时在线,服务器无法承受,于是几个人开始筹划更换服务器。
同年5月,服务器换好了,也因此发生了件令人沮丧的事情。因为忽略了安全的因素,服务器被其中一名玩家黑掉,将其中的程序全部拷贝。
这名玩家方舟子还认识,因为《侠客行》出来后被许多人模仿,部分玩家也也想改编一下古龙和西游记成为MUD游戏,被拷贝的源程序正好可以帮上大忙。
很快团队就发现了这个问题,警告了这名玩家。担忧之下,玩家将所有文件都公开在一个站点上供大家免费下载。到了1996年下半年,类似的游戏就已经遍地开发了。期间,源程序也传入国内,部分校园开始改写类似的游戏。
到1998年,方舟子回国,一次曾在东莞的网吧里查询资料,发现机器上居然有《侠客行》。当时开心的很,他告诉网吧老板这款游戏是他参与制作的,老板听后立刻崇敬地看着他,追问有没有练功秘笈。后来,“老板还拿了瓶矿泉水请我喝,不收我的上网费。”方舟子笑着回忆。
当时的《侠客行》自己在国内推广上做了些工作。如在1997年为国内玩家设立镜像服务器,到了2000年左右,《侠客行》在内地的镜像服务器增至10多个。
《侠客行》也为中国的网络游戏事业培养了第一批从业者。后来有个媒体名单曾列出了一长串从《侠客行》走出来的网游企业高管名单。这是后话了。
能和《侠客行》流传速度比拼的,是内部的动乱。
就在96年5月更换服务器前后,方舟子和几个创始人因为工作变动,只留了一人看顾游戏的发展。因为人手的关系,这名创始人从玩家中提拔了几个人手,赋予了很大的权限来协助管理。
游戏中的管理员号称为“巫师”,级别分为天帝、大神、神仙。问题就出在了权限上,后进入的巫师与其他创始人之间并不熟悉,但权限却都与天帝平齐,都能修改程序。由于相互之间不统一,常常这人增加了某个功能,那人很快就取消掉了。混乱的权限引起了玩家的不满,也让系统处于极度不稳定中。
几个月后归来的方舟子认为有必要整顿下巫师队伍,收回部分权限。但这又引起了巫师队伍的不满。因为后进的巫师并不熟悉前面几个创始人,加上又是义务在帮忙。到1997年10月,方舟子发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5 MUD游戏网_文字mud 电脑版
Powered by iwms